发布于

非洲手机之王传音的挑战与转型之路

摘要

传音控股作为“非洲手机之王”,曾凭借定制化设计和中低端市场策略占据主导地位,但面临小米、realme等品牌竞争及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压力,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受到冲击。财报显示,业务单一化和全球化水土不服成为发展桎梏。为应对挑战,传音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探索高端产品与智能生态布局,并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数字化服务转型寻求突破。在非洲和印度等新兴市场,传音正从硬件制造商向生态服务商转变,其转型成败或将决定未来命运。

正文

非洲手机之王的突围之战:传音控股的荣耀与荆棘

文/消费电子观察


暗流涌动的非洲大陆

在撒哈拉以南的广袤土地上,TECNO标志性的蓝白广告牌依然矗立在街头巷尾。这个由竺兆江在2006年创立的手机品牌,曾以"四卡四待"的定制化设计征服非洲市场,巅峰时期每三部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传音。但2025年Counterpoint的数据却揭示着微妙变化:小米以11%的市占率在非洲站稳脚跟,realme更以89%的增速蚕食着传音的城池。

市场变迁的浪潮正拍打着这位"非洲之王"。当智能手机渗透率突破30%的关键节点,消费者开始关注影像性能与AI功能,这对专注中低端市场的传音形成倒逼。更严峻的是,创始人竺兆江的财富曲线与公司命运形成镜像——胡润榜单显示其个人资产四年间蒸发百亿,这串数字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企业困境,更是功能机时代红利的消散。


失速财报背后的三重枷锁

在拉各斯繁忙的电子市场里,传音导购员正与小米经销商展开贴身肉搏。这种竞争态势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上: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从122%骤降至0.22%,2025年一季度营收更同比下滑25%。看似突兀的业绩跳水,实则是业务单一化恶果的集中爆发——手机销售占比仍超九成,当市场饱和遭遇对手围攻,营收结构缺陷便显露无遗。

向东眺望印度次大陆,传音的全球化战略正遭遇水土不服。在OPPO、vivo深耕十年的渠道网络前,12.51%的毛利率显得捉襟见肘。更值得玩味的是,当Phantom V Fold折叠屏手机选择在孟买而非内罗毕首发,这个举动既彰显高端化野心,也暴露出品牌认知的割裂——在非洲消费者心中,"性价比之王"的标签反而成为冲击高端的桎梏。


破局之路上的生态重构

面对困局,传音的技术团队正在深圳总部加紧调试新一代影像算法。这家曾以"黑人美颜"技术惊艳市场的企业,如今将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.6%,在计算摄影、快速充电等核心领域寻求突破。但硬件突围只是第一步,在开罗的数字化实验室里,工程师们正尝试将移动支付系统与本土宗教节日结合,探索互联网服务的变现可能。

多元化布局的棋局正在展开。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体验店里,传音首款智能手表与TECNO手机形成联动,这种生态链雏形让人联想到小米的崛起路径。更具想象空间的是其与MTN集团合作的数字内容平台,通过预装音乐流媒体服务,传音正试图将6亿用户存量转化为互联网服务的增量。


新大陆争夺战中的生存法则

当竺兆江的考察团队穿梭在雅加达的电子市场时,战略转型的紧迫性愈发清晰。在东南亚市场,传音选择与本土电商巨头合作推出电商特供机型,这种"农村包围城市"的打法复刻了非洲经验。但不同之处在于,这次他们同步启动了"百城千店"计划,通过旗舰店重塑品牌形象——金边首家体验店内,折叠屏手机与智能家居产品的场景化展示,暗示着从设备商向生态服务商的蜕变。

这场转型战役中最关键的变量仍是时间。随着三星Galaxy A系列在非洲降价促销,小米生态链产品加速渗透,传音需要在新旧业务间找到平衡支点。其设在金沙萨的智造基地即将投产,本土化生产不仅能规避关税风险,更可为IoT设备布局提供支点。这种"制造+服务"的双轮驱动,或许能为其赢得宝贵的转型窗口期。


尾声:王冠的重量

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,传音控股的故事已超越商业范畴。当功能机时代的战鼓渐息,智能生态的号角响起,这家企业的挣扎与突破,正勾勒出中国制造出海的进阶图谱。从撒哈拉沙漠到恒河平原,从硬件销售到生态构建,传音的蜕变之路注定荆棘密布。但正如非洲草原上的金合欢树,唯有把根扎得更深,方能在旱季来临前积蓄足够养分。这场关乎生存的进化竞赛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